网站首页    头脑风暴    顾浩总规划师讲话

在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
暨第五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顾浩
(2018年12月18日)

 

z02-1

 

      很高兴来参加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首先还是要隆重的介绍我们的会长,因为这是我们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变更以后的第一次大会。由于我们厅里面工作的原因,原来的会长杨荣伟同志不再担任会长,由王水法同志担任会长。在此感谢杨荣伟老会长,同时也要为我们王水法同志来担任会长表示祝贺,相信在他的领导下,我们省协会的工作肯定会蒸蒸日上。而且非常的机缘巧合,实际上在五年前我分管风景名胜区工作以后,我第一个全省的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就在永嘉召开,在耕读书院。而且开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我都记忆犹新,主要是要让我们的风景名胜区能够真正成为“两山”理论的实践载体,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绿色支点,成为我们浙江省展示美丽浙江的重要窗口。因此这次座谈会,在这样主题下这五年来的工作,应该说我们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也真正是把“两山”理论跟我们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的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今天是作为我个人,或者说作为我们建设厅在分管风景名胜区工作当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转折点,因为我们把这块工作移交到了林业局。因此刚刚王会长说的几个家,我也是觉得第一个东家在变,但是心情不变;娘家在变,热情不变;婆家在变,感情不变。让风景名胜区成为我们思想的家,成为我们感情的家。
当然借这个机会,通过这五年来的工作我谈五点感受:
     
第一点,五年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把风景名胜区工作紧紧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一个基本矛盾的起点,因为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我们的基本矛盾,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以前一直说风景名胜区有三个“老”,第一是老天爷赐予的,赐予我们美好的自然山水;第二是老祖宗传承的,因为我们的风景名胜区不同于一般的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地,它有很多人文资源,因此是老祖宗传承的;第三个还有要老百姓喜欢的,因此围绕着这个基本矛盾的判断,我觉得前面的两个“老”,老天爷赐予的和老祖宗传承的都非常好,但是如何让我们老百姓更满意,我觉得风景名胜区这篇文章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这个第一点实际上就是要紧紧扣住一个基本矛盾,来判断我们风景名胜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第二点,我觉得我们的风景名胜区真正要成为“两山”理论的实践地,真正的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能够有机的转化。因此我也一直说,绿水青山自己是不会主动地变成金山银山的,是需要经过人工的干预,需要我们在座每一位的努力,才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就像我前面讲的,风景名胜区是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我们人类的干预应该是有限的干预,不能随便的干预。因此我说,我们是在一幅名画上做一点修补的文章,在修补过程中才使这幅名画更具价值,也就是习总书记说的就是金山银山。
     
第三点感受,我觉得我们风景名胜区也面临着三大变革。第一是质量的变,因为风景名胜区是活着的历史,它需要在我们手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必须进一步提升它的品质。因此我经常说,在风景区里,要多添景少添堵,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第二个我们风景名胜区也面临着效益的变,我们不能把风景名胜区看成是放在橱窗里的古董,要让它产生效益,当然这个效益是综合的,不能纯粹只追求经济效益,它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有文化效益。第三个我觉得风景名胜区也面临着动力的变,我们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在质量变革和效益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动力。实际上这三大变革,也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在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候提出来的,我觉得同样适用于我们风景名胜区的工作。
     
第四点感受,就是我说的四个自信。我为什么说有四个自信呢?我回顾了一下,我们的风景名胜区真是在制度、理论、道路、文化上都有自信。首先,“风景名胜区”这个词就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因为我知道当时在讨论风景名胜区这个名称的时候,有很多提法,也有提国家公园的,但是当时在八十年代,我们就认为中国应该走自己有特色的保护地之路,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的概念,也正是“风景”和“名胜”加在一起实现我前面讲的两个“老”字。从制度上来说,大家都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是最严格的,因此我分管了以后听到的意见也很多。领导们都说你们风景名胜区什么都不能动,只有让它慢慢地自生自灭,我说不是的,在我们风景名胜区的制度设计上,我说要是没有这样的保护措施,也轮不到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在这幅画上去添彩。因为大家都知道,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很多的地方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风景名胜区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还保存着一方好山好水好风光,因此我们浙江结合《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条例》提出我们自己的操作准则,也就是资源保护为本,文化传承为魂,旅游发展为用,依法管理为要。因此无论从理论上、制度上、道路上、文化上,这四个自信在风景名胜区里,都体现得非常充分。这是我谈的第四点感受。
     
最后一点感受,我觉得我们的风景名胜区要具备五个“态”,生态是基础,文态是灵魂,业态是核心,形态是载体,状态是保障。讲生态,大家有共同的认识,特别是在生态文明体制下,我们要探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是不管怎么样,离不开优美的生态,良好的生态是我们工作的基础。而风景名胜区独特的文态是它永存的灵魂,因此我们现在在风景名胜区干的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做文化的心情,把它做成遗产。同时我们风景名胜区要有自己的业态,这个业态很重要的就是功能设施的支撑。最后表现出来的形态,它是一个综合的载体。原来我谈的是四“态”,我这次特意加了一个“态”,是干我们风景名胜区事业的每一位同志的状态。良好的状态,是我们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永远的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