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访谈录——溪口雪窦山:“火出圈”背后的“大名山”之道
宁波奉化溪口雪窦山的旅游越来越火了。去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今年春节接待游客37万人,同比增长35.6%。特别是随着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成功举办后,一系列新的场馆、景点、酒店和体验项目惊艳亮相,火出圈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雪窦山弥勒圣坛、弥勒博物馆
这个被誉为"四明第一山"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近几年是如何实现焕新蜕变的,背后有哪些名山建设之道?为此本期“保护地访谈录”对话宁波溪口雪窦山名山建设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毛洁红。

在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会议上,毛洁红分享雪窦山名山建设的经验

采访现场
溪口雪窦山1994年就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国名山、名镇。事实上它已经不只是一个游览观光的地方了,特别是近几年来变化很大,请介绍下近年来这里有哪些方面的变化,旅游者到现在的溪口雪窦山有什么新体验、新玩法?
答:除了传统的5A景区之外,这两年我们重点打造了雪窦山、岩头两大民宿集聚区,来推动整个溪口的乡村旅游。打造了应梦里景区和溪巷里特色文化街区,来推动古镇的有机更新。近期,弥勒博物馆和弥勒圣坛两大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来打卡。除此之外,我们近年来还新建、改建了一批雪窦山的寺院,为区别于传统寺院,我们推出了“松慈有度”“大渡咖啡”等品牌,重点打造浙江佛学院禅修班、瀑布院禅茶手作、太虚塔院茶空间、东翠寺拙朴书屋等寺院特色,借助雪窦山茶文化、饮食文化、禅修文化来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
这些新建场馆和文旅项目走红之后,进一步提升了雪窦山对外影响力。因为这里原先多为传统观光类型,以蒋氏故居和传统寺院为主。客源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的中老年群体,年轻客群不多。这两年一些标志性项目火爆出圈了以后,给我们景区带来了大量年轻人。从今年春节旅游数据来看,年轻人比往年都增加了很多,我们也在积极打造一些满足年轻人需求的消费场景,比如夜游、沉浸式演艺、音乐舞台剧等。

弥勒圣坛
溪口雪窦山大力度投资实施名山项目建设,有哪些重点项目完工或正在推进?景区形成怎样的布局?
答:近年来,我们高标准推进名山项目建设,从2014年开始谋划并实施了66个项目建设,总投资超百亿,涵盖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软件建设等各领域。主体项目从2015年1月起陆续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核一带两组团”的空间布局。首个项目浙江佛学院于2017年建成并投用,浙江佛学院总部同期成功落户;标志性建筑弥勒圣坛于2022年完工交付;“上、下雪窦组团”的核心寺院永平寺、资福寺、水涧岩精舍、瀑布院、东翠寺等均已完工;入山亭、茗山坑等古道修缮完成。

雪窦山景区得到全方面改造提升
2024年为了筹办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我们举全区之力推动项目建设,全方位改造提升了雪窦山景区。在场馆建设方面,我们在雪窦山山脚下新建了弥勒博物馆,与东北面的弥勒圣坛遥相呼应。博物馆主体建筑由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原院长潘公凯先生设计,秉持“古今交融、简约蕴佛”的理念,采用梯田式退台设计,建筑面积约3.7万余平米。论坛期间,博物馆作为文化展陈的主场馆,设置了“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和“翰墨佛缘-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佛教艺术珍品展”,展陈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全面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发展成就。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看了以后都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表示惊讶。
酒店住宿也有极大提升。我们将紫璋台酒店改造提升为集休闲、度假、禅修于一体的高端度假酒店。论坛期间,紫璋台酒店承接了国外代表嘉宾住宿和承办7个分论坛两大功能。代表嘉宾们对酒店环境、配套设施等服务都表示很满意,我们也收到了非常多的感谢信。
紫璋台酒店-图源于甬派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重点对雪窦山大佛景区进行全方位提升,包括完善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同时针对镇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全面提升服务接待能力。
这背后体现了雪窦山名山建设怎样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怎么统筹利用资源,实现“山镇联动”、融合发展?
答:我们从2013年开始启动名山建设,编制了名山建设十年规划。十年里,也一直按照这个规划分区实施。在规划理念上,我们提出了“山、城、湖、寺”四联动构想,构建“一核一带两组团”的“大名山”空间新格局。一核就是以中雪窦雪窦寺为主。两组团一是上雪窦,原先最早的雪窦寺原址,现在叫永平寺;下雪窦组团就是资福寺、弥勒圣坛和佛学院的组团。这就是上中下三个组团。一带就是把这上中下三个组团都串起来的一条资源带。就溪口旅游而言,我们始终坚持全域规划、全景建设,应梦里景区、武岭西路街景改造等旅游项目与名山建设形成呼应,成功创建了雪窦山、岩头两大市级民宿集聚区,“三横三纵”旅游交通环线基本形成,推动名山名镇联动发展。
整个雪窦山的名山建设,核心是风景名胜区。为了加强对景区的保护,我们有意识的把一些大型的场馆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放在了核心景区的外面。同时为核心景区提供一些服务配套,比如弥勒圣坛、弥勒博物馆以及主要酒店,都是在我们核心景区的外围。
雪窦山风景名胜区核心范围是54.86平方公里,溪口镇域面积约368平方公里。名山建设刚启动的时候,我们是以雪窦山作为建设范围,主要是“山上”部分,后来逐步扩展到整个溪口镇。随着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成功举办后,省市区三级都十分关注雪窦山的建设,我们也想要把整个雪窦山作为大IP往外推出去,将整个溪口镇作为雪窦山的一个服务配套。在新一轮名山建设十年规划中,考虑到山上可利用可开发的空间不太多,所以我们构建“大名山”概念,把整个溪口镇都放进去,放到雪窦山的名山规划中,将溪口全域作为雪窦山的游客集散地,通过镇域内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相关设施的完善和优化。

雪窦山雪窦寺
名山建设和山镇联动,对周边乡村有怎样的带动作用?溪口的民宿和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很快,是如何布局的,有哪些特色的做法?
答:近年来,雪窦山上的村庄乡村旅游热了起来,民宿经济火了起来,也明显带动了其他乡村的整体发展。比如周边的东山村,今年春节期间一些精品民宿全部满房,没有提前预约都订不到,很多房间地理位置好、周边环境好,可以躺在床上看日出,还能眺望到弥勒圣坛。有些民宿还配备游泳池、咖啡厅等配套,非常适合约朋友、家人一起。另外,大家现在比较热门去打卡的地方还有栖霞坑村,去年村内民宿产业带动了超10万人次的客流量,也带动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
近年来,我们积极培育环雪窦山民宿集群,编制了民宿集聚区发展规划,引导民宿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区里、镇里都相继出台了支持民宿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民宿审批、规划审批、建设资金补助方面,都鼓励有意愿的成功人士和年轻群体返乡开办民宿。目前,溪口拥有民宿54家,其中2家省级金宿(花庭东山、沄野和光),3家省级银宿(奇遇谷、漫休谷、栖霞山居),1省级主题民宿(奇遇谷)。
东山村背倚雪窦山,风景如画。我们很难想像,几年前还只是一个客流稀少、经济薄弱的小山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集聚村。从2015年第一家民宿落地东山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开办民宿行列中来,不仅盘活了村内闲置房屋,也带动了村内闲置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东山村也逐步形成了以民宿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目前村里有8家精品民宿总计50个房间,还有1家咖啡厅和1家农家乐,一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20余人。去年村集体经济超过了20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88万元,东山真正通过民宿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共富路”。


溪口镇原来是八个乡镇合在一起,现在总共是5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超8万人。2024年溪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485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510元。雪窦山名山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座名山,更是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随着雪窦山名山影响力的提升,周边民宿、餐饮等服务业蓬勃发展。我们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让周边百姓也共享了发展成果。
是怎么样的人在雪窦山开发民宿?是否还需要投资,雪窦山民宿还有多大发展空间?
答:从几个村的发展情况来看,民宿主要是创业比较成功的人回乡来做。本地人有对家乡的情怀和热爱在,他们也看到了机遇,想回家乡干这么一件事情。另外,他们可利用的资源多,他就是本地人,房子有可能就是他自己的,或者亲戚的房子,在用人方面也可以节省成本,过年过节亲戚朋友同学都来帮助。他们一般都有年轻的运营团队,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做民宿设计、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新型的营销手段,所以能做的好。民宿其实投入还是比较大的,本地人可以长期下来做,会想方设法去怎么去盈利,怎么更好的发展。最早的一批民宿收回投资成本也比较快,做得好的甚至半年就收回成本。
雪窦山的民宿还有不少的发展空间,也持续需要新鲜血液。因为整个雪窦山上原先是传统的山水景观和寺院为主,其他建设用地的指标也很有限,配套还是很需要。如果按照溪口平均每天两万客人来算的话,其实在山上是呆不住、住不下的。很需要通过特色民宿和玩乐项目等留下来。现在山上的民宿和床位数量可能还是满足不了更多需求。再加上这几年一些行政村空心化老龄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人口减少,好多房子都是闲置。可以利用这些闲置的老宅基地去做一些民宿或者其他的消费场景。如果没有这种新的业态和旅游发展的话,这些村可能就很难延续下去。

雪窦山民宿内部景观
在管理体制上,溪口雪窦山景区和溪口镇统一管理,在推进联动融合发展上是否更有优势?
答:在管理上,我们管委会下设三个局负责名山建设与管理,然后区文旅集团负责景区运营,溪口镇主要承担的是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能。当前形势下我觉得这对于景区建设和管理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管委会下面是三个局,一个是旅游开发局,主要负责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开发,以及一些乡村旅游的管理。二是名山建设局,主要是负责整个雪窦山名山的规划和建设。三是景区管理局,主要是管理景区。另外,具体的旅游运营管理是奉化区文旅集团负责,一些政府部门实现不了的事情,可以通过集团市场化运作去实现。景区要统筹管理的话,管委会的这种管理模式还是能体现它的优势。
雪窦山接下来的名山建设有哪些计划?主要破解哪些问题,实现怎样的转变?
答:溪口雪窦山名山建设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特别是去年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成功举办,成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接下来是怎么在这个基础上,把我们的雪窦山名山建设搞得更好。后论坛时代,对标名山建设的目标定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名山的功能和特质如何持续凸显。二是名山与名镇、名城如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是论坛效应如何持续巩固和维护。
为系统擘画名山建设新蓝图,奉化区和名山建设管委会首先是启动溪口雪窦山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去明确未来新的十年,我们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雪窦名山,目标定位清晰了以后,具体空间布局是怎么样的,具体做哪些重点项目,谋划好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路径。
今日溪口镇
在原先的十年当中,上中下三个组团,上组团发展相对慢一点。可能未来十年是一个重点开发的区域。中雪窦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是进一步的完善提升。下雪窦的几个场馆,要进一步做适合游客能够逗留的消费场景。整个溪口古镇怎么样有机更新,所有的毛细血管全都打通,让古镇活起来,作为整个雪窦山的配套。我们想把整个溪口镇都纳入到大雪窦名山的规划范畴。我们也将全方位补足建设短板。开展新一轮名山建设项目规划,明确各区块功能定位,形成名山建设项目库。
为深入推进后论坛时代新一轮名山建设,我们希望省、市各级部门予以全力支持。建议省自然保护地联合会和各位专家出谋划策,帮助高标准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在专业性标准、规范等方面加强指导,借联合会的平台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
在广大游客和民众心目中,您希望雪窦山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最后请向关注、关心溪口雪窦山的人们,表达一下寄语和感想。
答:我们都知道,现在生活节奏快,年轻人的压力也挺大。大家非常享受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呆上几天,净心也好、感受自然也好,真正能够放松下来、放慢节奏,充满电、充满能量后再回去工作生活。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将雪窦山打造成这样一个可以真正放松心情、放下包袱的地方,打造成一个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旅游目的地。我相信,当雪窦山的外部交通更便捷、基础服务配套更完善、旅游消费场景更丰富以后,雪窦山肯定是所有人心之向往的地方,未来在溪口停留三到五天,是完全没问题的。雪窦山欢迎大家来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住一住。
年轻人在溪口(弥勒圣坛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