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头脑风暴    王章明副局长讲话

在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
暨第五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浙江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章明
(2018年12月18日)

 

z03-1

 

尊敬的王凤武会长,各位风景名胜区行业的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在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受胡侠局长委托,我谨代表省林业局,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今年11月,根据《浙江省机构改革方案》,原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的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统一整合至省林业局。目前,各厅局转隶人员已经基本到位,相关工作还在汇集、熟悉、探讨、融合阶段。参加这次会议,对于我们更深入了解风景名胜区,更快理清工作思路,更好履行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具有积极意义。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三层意思。
     
 首先是敬意。对在省建设厅领导下,我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自1982年我国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以来,通过一代代的努力和更迭,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域面积不大,但是2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目前位列全国第一。风景名胜区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底蕴深厚、潜力巨大。这既需要良好的资源本底,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风景名胜区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和管理者、从业者们的执着努力,有赖于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的指导帮助,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兄弟部门的支持协同。长期以来,我省在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体系、法规体系、规划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为本,文化传承为魂,旅游发展为用,依法管理为要”的工作要求,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遗产保护、发展道路。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评估、管理评价等创新探索工作,杭州西湖、莫干山、江郎山、仙居、普陀山等风景名胜区积极开展保护与发展实践,都受到国家住建部、国家林草局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风景名胜区为浙江“大花园”建设呈现了最丰富的底色,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提供了多彩舞台,越来越成为全域旅游的目的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地。    
       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地类型,工作有基础,社会有影响,事业有情怀。接手这一块工作,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在此,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接好接力棒,把风景名胜事业延续好、传承好、发展好!
       之前陈航处长向我介绍,省风景名胜区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全国第一个风景名胜区省级协会。我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取得今天的成绩,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在中景协的有力指导下,开展了大量工作,比如,开展风景名胜区行业发展课题研究,开展风景建筑、风景规划等专项评优工作,开展以“最美风景人”为代表的“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参与全省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管理评价等,联合都市快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在风景名胜区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各级主管部门与管理机构之间、协会会员单位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天的会议,全省各设区市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和部分规划设计单位、媒体、信息化、旅游企业的负责人欢聚一堂,充分体现了这个领域的凝聚力。在此,对历届协会领导的无私奉献和对我们工作的帮助支持表示崇高敬意和感谢,感谢杨会长、丁会长!同时坚信,王会长一定会接好接力棒,继续做好做大做强做特协会的工作。
       
第二层意思是谋划。省级层面机构改革目前已初步完成职能划转、人员转隶工作,下一步将是市县层面的机构改革。
       这次机构改革,对林业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我们也在积极谋划设立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强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等的规划管理职责。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对自然保护地管理这块,省林业局初步谋划了下一步工作思路。总的来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第一、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法规政策研究。根据国家有关指导意见,开展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分类,分分级,研究提出准入负面清单,逐步完善自然保护地名录,探索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二、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地本底数据仓。省林业局已将开展自然保护地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建设列入明年计划,这块十分重要,要加强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要把自然保护地的“家底”摸清楚,要将规划设计、生态红线及有关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叠加和协同,要打破分割、封闭壁垒。这是今后研究和管理的基础,这个工作一定要尽早做好做实。
       第三、持续强化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要推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要指导一批后备资源申报设立保护地。要继续推进风景名胜区等各保护地法定规划全覆盖,规划要可用可管,基础设施要完善提升。要更加注重地方特色、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和百姓情怀,要满怀敬畏之心,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少留遗憾。要有效运用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价等工作成果,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和跟踪督导。要继续组织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第四、努力提升自然保护地工作服务保障水平。要研究优化各保护地资金分配和使用,加强绩效评估,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要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要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分层级的学习培训,促进从业人员的转型和发素质提升。
     
 我想表达的第三层意思是期望。一方面是对主管部门、管理机构的期望。下一步市县层面的机构改革,每一个市县主管部门、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希望大家能够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机构改革工作,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一是要做好机构改革前后各项工作的承接。要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继续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要谋划好2019年工作,确保全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十三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二是要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要针对今年全省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价中反映出来的在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短板,及时向所属党委政府汇报,通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完善。也希望大家平时多多和我们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是对省风景名胜区协会的期望。下一步,希望协会继续发挥优势,把协会体制机制用足用活用好,一如既往支持主管部门的工作,成为会员之家。我想要做到三个“好”:一要把好传统保持好。省协会有很好的社会影响力、工作协调力,有专委会、专家团队,在新形势下继续主动作为,就我省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科学管理、品质服务、乡村振兴、文旅缔结等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为我省、我局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提供技术支撑。我想,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依法依规、自然和谐、注重特色、引领带动”,办事讲规矩,建设近自然,传承是特色,通过引领带动,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二要把新方法运用好。近几年,协会借助新媒体开展了风景名胜区“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下一步要继续运用好新媒体、信息化技术,宣传并扩大包括风景名胜区在内的自然保护地事业社会影响力。三要把友谊桥连接好。协会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相信在中景协的指导下,在王会长的带领下,在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既往开来,成为景区间的彩虹桥,会员间的连心桥,政府间的放心桥,勇于谋划,善于作为,有为有位。
       最后,我代表省林业局表个态,作为新的行业主管部门,省林业局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支持协会的各项工作。同时也希望风景名胜区的同仁们通过协会这个平台,集中智慧,群策群力,面向未来,共同把包括风景名胜区在内的浙江特色自然保护地事业推向一个新台阶,开创一个新局面。借此机会,再次感谢省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风景名胜区协会这个平台,让我们紧紧的融为一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