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协会动态    协会成就    还有九天,来西博馆听听他们讲那西湖的事情吧!

还有九天,来西博馆听听他们讲那西湖的事情吧!

今天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惊艳于西湖山水园林的美妙,但你是否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湖是怎么从山光湖塞、文物凋零、景点残败,到成为中国风景园林的代表、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地?这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隐藏着哪些西湖之所以变美的秘密?

“听他们讲那西湖的事情——西湖1949-1999”大型专题展览在西湖博物馆举行,12月20日之前,欢迎大家去观展。

12月10日,展览讲述人胡理琛、施奠东、张延惠;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水法,专家委员会主任孙喆,协会副会长、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处二级调研员虞建华,协会秘书长寿宏亮;策展人郑捷、陈大卫、杨星;协会原会长杨荣伟、原副会长刘卫、原常务副会长丁夏君、原副会长包志毅等来到展厅参观。

各专家、领导观展中

 
此次展览也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系列展览之一。展览以“人民的西湖”理念和实践为核心,聚焦西湖的保护与管理,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治理现代化”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命题,探索总结“中国智慧”。
展览的一大亮点,是第一次请老一辈的风景园林人集体现身说法,以一种面对面讲故事的方式,把他们的传奇经历、所思所想,通过视频、声音、图文与实物,在一个展览里呈现,让2024年的我们感受到独特的历史感与人情味。
从新中国西湖第一代管理与建设者余森文,到随后的施奠东、陈文锦、胡理琛、林福昌、刘延捷、张延惠,七位资深风景园林人,他们分别从开创奠基、生态修复、文化建设、城湖格局保护、景区规划设计、太子湾造园、西湖管理七个方面,展现20世纪西湖一系列重大蜕变与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向我们诉说西湖之所以转变的秘密。

观展后合影
参观展览后的座谈会上,胡理琛谈到我们不应该忘记杭州风景园林的开拓者余森文,他虽然没有出版著作,但他的论文是写在大地上的。余森文的论文思想极其重要,为什么他是杭州风景园林的奠基人,主要有三点:
一是提出了古典园林与社会主义大园林的本质区别,前者为少数人服务,后者为劳动大众服务;
二是竭力倡导要博采中西园林艺术之长,于东方园林主体之中,融合西方造园艺术。

三是倡导向大自然学习,充分利用自然山林规律,学习自然群落的优美景观,学习自然界浑雄开阔的气魄。

施奠东(左)胡理琛(右)

施奠东表示,展览反映了1949年-1999年这段真实的历史,没有以余森文为代表的第一代园林建设者,就没有现在的西湖。在解放后,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短短10多年时间,就让西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森文的大环境大公园思想、对西湖的认识,放到现在来检验也是超前的。

陈大卫
策展人陈大卫说,每次提到余森文,很多老专家都会潸然泪下。我长期从事风景名胜工作,接触过很多老专家,我们浙江的专家,他们的思想和实践,放在全国都是顶尖的。新中国解放75年,是一幅历史的长卷。我们记录了1949年-1999年,接下去的20多年还要继续记录。

西湖的历史是一脉相承,要向下深根,向上结果,把一代代人的奋斗精神奉献给杭州、奉献给全国、奉献给世界。

张延惠

张延惠说,听他们讲西湖的事情,现在我们讲了1949年至1999年,希望下一步,继续讲好西湖后20年的故事。

王水法

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水法最后总结道,一座城市,无绿则无生气,无文则无雅气,无水则无灵气,无山则无秀气。而我们杭州人有福气,因为有一代代风景园林专家为西湖的美而持之以恒的奋斗。这次展览解决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西湖为什么这么美?美在哪里的问题。既寻到了根源,又讲好了中国故事、杭州故事、西湖故事。

 

 

END

 

 

摄影 :张建荣

编辑 :章倩瑜
审核 :马恩